噶当巴艺术工作室培训课程
1 月 11, 2025
现代噶当巴佛法的创立者是尊贵的格西 格桑嘉措仁波切。他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禅修大师与精神导师。他启发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将清净的佛陀法教运用于现代生活,以解决人生的问题,并在内心深处发现永恒的安宁与快乐。
根拉 格桑德雍法师是新噶当巴传承-国际噶当巴佛教联盟精神总监,是现代佛法母中心文殊师利噶当巴禅修中心住持法师及特别导师训练课程导师。
我们需要学习和修持佛法,有三个理由—— 因为要发展智慧、培养善心、和保持心灵的平静:
发展智慧
如果我们不努力发展智慧,就始终处于无明中,无从了知究竟真理——真正的实相本质。尽管我们希望能够快乐,却总是因无明导向不善行,于是造就所有痛苦的主因,难免事与愿违。
培养善心
如果我们不去培养善心,我们的自私动机会摧毁和谐状态,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失去了祥和安宁,也失去了获得清静安乐的机会。没有内在安宁,也就不可能实现外在的和平。
保持平和心态
如果我们无法保持平和心境,即便拥有绝佳的外在条件,我们也无法感到快乐。然而,一旦我们的内心平和安宁,即便外在条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能享有安乐。
尊贵的格西格桑嘉措仁波切为让现代佛法的系统化学习与实修,契合当代世界需求,而特别设计开发了三套研习课程计划: 普及课程计划、基础课程计划、教师培训计划。 以下为这一系列课程项目的具体介绍:
现代噶当巴佛法的每个中心都开设有普及课程(GP)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探索佛法实修运用以及在当代生活中实践禅修的人而言,这是理想的起步入门课程。
该课程由一系列丰富活动组成,从常规的每周授课到入门课程,再到密法灌顶以及长时间闭关活动。所有教学基于 尊贵的格西格桑嘉措仁波切所著述的书籍 展开。
所有GP课程都面向所有人开放,甚至包括非佛教徒,也能从这些课程中深受裨益,涵盖的课题十分务实,诸如传授如何运用禅修去解决我们的嗔怒问题,这正是许多家庭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一活动全然平和,充满喜乐,作为防范未来痛苦的一种保护,本身就至关重要。
很多中心同时还开设有针对家庭和儿童的特殊课程。
要了解有关普及课程的更多详情,敬请联络您所在当地中心,具体信息如下:
基础课程 (FP) 的教学目的乃是围绕大乘佛教特定课题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讲解,以便帮助修行人深化其相关认知与佛法体验。
课程体系组成部分为以下五大课题,这是基于佛陀显法教义以及 尊贵的格西格桑嘉措仁波切所著述的相应释论归纳的:
1. 《菩提道次第》, 基于其释论著作 《妙乐圆满之道》
2. 《修心法》, 基于其释论著作 《同体大悲心》 和 《新喜乐八心法》
3. 《心经》, 基于其释论著作 《新智慧心经》
4. 《入菩萨行论》, 基于其释论著作 《菩萨心行》
5. 《心类学》, 基于其释论著作 《如何理解心识》
研习这些经论的相应利益如下:
《妙乐圆满之道》 – 我们可以有能力将佛陀法教有关显法和密法的全部教学都付诸实修。我们可以轻松实现进阶,进而圆满完成通往正觉无上喜乐境的整个道次第。从实际角度而言,菩提道次第,亦即朗林,正是佛陀教义的主体核心部分,而其它法教则犹如其枝干部分。
《同体大悲心》 和 《新喜乐八心法》 – 我们由此获得能力,可以将佛陀法教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解决我们所有的人生问题。
《新智慧心经》 – 我们从中获得有关实相究竟本质的证悟。借由获得这一证悟,我们就能消除我执无明,而那正是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
《菩萨心行》 – 我们将自己的日常活动转化为菩萨道,以此令我们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意义。
《如何理解心识》 – 我们从中领会自己的心与其外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我们领会到外境对象依存于主观心识,就能通过转化自心来改变对象对我们的显现方式。渐渐地,我们就能获得调伏自心的能力,这样我们的一切问题也就统统迎刃而解。
基础课程大约需要5年时间可以完成学业,需要办理报名注册入学手续。
要了解更多有关基础课程的信息,敬请联系您所在当地中心,具体信息如下:
导师培训课程 (TTP)的教学目的乃是 围绕大乘佛教特定课题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讲解,以便帮助修行人深化其相关认知与佛法体验, 从而培养出现代佛法的具格老师。
课程体系组成部分为以下十二大科目,这是基于佛陀显法教义以及 尊贵的格西格桑嘉措仁波切所著述的相应释论归纳的:
1. 《菩提道次第》, 基于其释论著述 《妙乐圆满之道》
2. 《修心法》, 基于其释论著述 《同体大悲心》和 《新喜乐八心法》
3. 《心经》, 基于其释论著述 《新智慧心经》
4. 《入菩萨行论》, 基于其释论著述 《菩萨心行》
5. 《心类学》, 基于其释论著述《如何理解心识》
6. 《入中论》, 基于其释论著述 《甘露海》
7. 《金刚乘大手印》, 基于其释论著述 《大乐光明》
8. 《菩萨戒律》, 基于其释论著述 《菩萨誓戒》
9. 《上师供》, 基于其释论著述 《福德宝藏》 和 《密法大手印》
10. 《金刚瑜伽母密续》, 基于其释论著述 《新空行净土》
11. 《秘密真言地与道》, 基于其释论著述 《密乘地与道》
12. 《赫鲁嘎坛城修持法》, 基于其释论著述 《金刚乘精要》
讲师培训课程将耗时约12年方能完成学业,需要办理注册入学手续。
要了解更多有关导师培训课程的详情,敬请联系您所在的当地中心,具体信息如下:
作者: 尊贵的格西格桑嘉措仁波切
以下是尊贵的格西格桑嘉措仁波切在1990年10月于英国 度母中心 , 度母中心的基础课程启动仪式上所做开示的文字记录版。
在中心开设基础课程,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因为这一课程体系能圆满实现自他一切愿望。
基础课程是如何圆满实现我们自己的愿望呢?是通过增长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佛法体验。有了智慧与佛法体验,我们就能解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这样我们就能保护到自己,免除未来各种危险。 自无始以来,我们基于自己的我执和我爱,制造和积攒了顽固的负面习气。
我们都有愿望要让自己变好,都想要在生活中实现喜乐与成功,但是我们的负面习气却牵制着我们,导致事与愿违。我们非但找不到幸福,反而制造着更多痛苦的因。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想要遭受痛苦,然而,出于我们的负面习惯,总是在强化自己那种蒙受妄念牵制的心,这正是我们所有痛苦的因缘。
在智慧与佛法体验的摄持下,我们得以调伏受制于妄念的心。我们就有能力减少自己的贪执、嗔怒、嫉妒,等等,并且得以控制我执与我爱。借由控制好自己受妄念蒙蔽的心,我们将得以日以继夜地持续体验到一种恒常的祥和安宁心境。 我们将实现人生问题的永远止息,具体问题的一劳永逸,乃至总体而言的各种轮回问题,都将彻底止息。这样我们就能变成自己的护佑者。
在智慧与佛法体验的摄持下,我们还能变成自己的医生,疗愈者。不论我们年少还是年迈,富有还是贫穷,声名显赫还是出身卑微,我们都别无选择地不得不经受心灵痛苦。就在一天以内,我们就可能频繁遭受心灵折磨与各种不适,有时候是因为不悦意的环境导致,有时候则是由于其他人所致,甚至是我们自己的朋友导致的。也有时候,根本看不出明显缘由,莫名不幸、失望、沮丧、失意、困苦或者自然而然的痛苦降临,只是出于业力习气的成熟。
我们需要治疗这种痛苦。没有什么人能给我们解除这种痛苦的解药,我们必须成为自己的业力医生,通过佛法体验来疗愈自己。借由自己智慧与佛法体验的增长,我们将慢慢地解决自己所有问题,最终达至圆满正觉所带来的无上喜乐境,实现佛境大乐。这便是基础课程如何圆满实现我们自己的愿望。
基础课程如何圆满实现他人的愿望呢?当我们提升了自己的智慧与佛法体验,就能向他人传授法教,给予精神修行建议,向他们树立良善榜样,令他们积极学习。这样我们就能引领他人进入精神修行之道。
一般而言,不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不论是否有宗教信仰,任何人都会想要帮助他人。举个例子,每个人都天生本能地想要帮助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然而我们可以给到的帮助却相当有限。我们通常只能给出物质帮助,尝试帮助他人改善轮回处境和受用条件。这种帮助不是没有可能带来些许暂时性利益,但却无法带来任何持久的福祉裨益。
非但如此,如果我们所作所为缺乏了智慧与佛法体验、神通与善巧方便以及安忍耐心等等的摄持,就无法确定自己的行为真的能带来切实利益。满足他人的短期需求可能是有益的,但同样也可能是有害的。不得而知,我们无从知晓。
自无始以来,如母众生一直致力于改良自己的轮回处境与受用条件。作为人类有情,他们一次又一次通过物质攫取、努力获取食物、衣服、金钱、声誉等等方面的各种投入, 试图从中谋求福祉。然而尽管竭尽所能于这诸般奋斗里,他们的问题仍然丝毫得不到解决。
任何财富与资源都无法切实移除循环生命轮回里的各种问题。即便我赠与母亲百万英镑,也无法助她消除问题或摆脱痛苦困境,事实上反而还可能加剧她的苦难。富人比穷人焦虑多了:如何保护他们的既得财富,如何让财富变多,如何消费这些财富。非常富有的人成天生活在持续恐惧心态里,因为一身财富,担忧被打劫,或者被袭击。
富人的内心充满散乱,倾向于傲慢与行为不端,并且由于他们放纵的生活所致,其贪执乃至相应的欲壑难填,则与日俱增,有如永远失望的无底洞。对于这样的人而言,要找到修持佛法的时间和动机,是极为困难的。相对而言,穷人则倾向于更容易知足。他们更不容易焦虑和散乱,更容易做到谦卑,而不是傲慢。于是,他们也就更容易心态平和,培养出精神修行的希求心,倾向于遵循清净准则。
由此可见,如果缺乏智慧与善巧摄持,物质上的帮助就可能是适得其反,效果有害。不但帮不到他人,反而甚至加剧他们的问题。在《修心七要》中,格西切喀瓦警告我们提防修持误导性利益。有时候我们会有心要造福他人,但由于我们缺乏智慧与佛法体验,往往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就害到他人,好心办坏事。
所以,我们要怎样帮助他人,真正地圆满实现他们想要克服痛苦、找到幸福的愿望呢? 主要是靠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习效仿,传授法教与精神修行建议,慢慢地引导他们进入精神修行之道。我们有必要帮助他人克服他们的无明,培养出一种良善之心。通过持续保持一颗良善之心,任何人都可以克服自己的日常问题,并且渐渐地提升自己,最终就能证得一种恒常的内在安宁和彻底免除一切痛苦与危险的全然自由。
因此,最佳的助人之道,乃是修持法布施,这远胜于物质帮助的布施。即便是一位当世佛陀显现于我们的生命中,给了我们财布施以及其它物质帮助,这也只会给我们带来渺小利益,而要是布施给我们的是引导我们步入正见精神之道的佛法,借由他的典范榜样与教诫指导的力量,这就能给我们带来无可比拟的极大帮助。他将能扫除我们一切日常问题,并最终引导我们实现免于一切痛苦的彻底解脱。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众生。
由此可见,要实现自他愿望,我们有必要依靠基础课程。眼下,我们的智慧仍处于一个幼童水平,或者说仍有如新月。也许我们通过听闻法教和读书学习,已然培养出了些许智慧,但这种智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我们就能慢慢增长自己的智慧,直到全然成熟,有如满月。在这种智慧的摄持下,我们将在向他人传法时具足一种坚固而稳定的信心。
我们目前对佛法的理解和体验还相当表面,非常肤浅。就好像刚刚进入大型食品商店的人一样,一时间琳琅满目,只能略尝一二。我们也许从很多不同老师那里领受过许多不同的法教,但是消化吸收的却很有限,还不够塞牙缝的。所学微不足道,所以我们的实际体验流于表面。在我们和佛法之间,还有着一道鸿沟。感觉就好像佛法在那一边,而我们在这一边。我们的心并没有与佛法相融,所以我们根本没法将其付诸实修,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日间庸常问题一如既往,毫无改善。比如说,我们也许领受过有关朗林的教导,还看了很多书。从知识层面而言,我们发现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完全可以领会接受,但要将所学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时候就觉得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就没办法运用佛法切实解决自己的日常问题。当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的心仍然是被动的,就好像在看电视一样。根本不走心,没有积极参与这个课题的展开,无法与之相融。因此,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佛法,是完全割裂的,还没有打通对接。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并没有系统化地学习,没有遵循一套特别设计好的课程计划。如果我们漫无目的地随机学习佛法点滴,就永远不可能获得甚深的体验和稳定的领悟,而我们的智慧也永远无法达至满月之境。
现在我们的中心都开设有基础课程和导师培训课程,这并非一种崭新的传统。在过去,也有一系列其它课程计划,是根据弟子们相应的情况及具体条件,专门为佛法弟子们设计的。
所有这些课程都涉及一定数量的经论学习、资料背诵、考试测验,直到授予学位或证书。例如,古代噶当巴格西们就有一套课程,需要学习六部经论。后来,杰宗喀巴引入的一套教学课程是基于十部经论,再后来呢,藏地佛学院诸如甘丹寺、色拉寺和哲蚌寺这三大寺则基于五部大论引入一套课程计划。
我当年在色拉寺里学习了这套课程。当我完成学业,被授予了格西学位,当时就感觉已然登上人生巅峰。我的信念和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向他人传法感觉到非常有信心。我的内心格外欢喜,是一种全然自由的感觉,任何问题都荡然无存。
基于我个人体验带来的启发,就此强烈发愿要将类似的教学课程传给西方世界佛法弟子们,这样他们就有望收获同样的善果。然而我也十分清楚,这一课程是针对藏地格西而设计的,并不适合西方人。
一方面呢,大多数西方佛弟子都是在家人,所以他们不学律藏,其中戒律是藏地格西所学五部大论之一。藏地格西们所学的其它科目相当专业,技术性强,尽管十分深奥,利益非凡,但似乎不贴合身边实际,无从运用。
西方人天性使然,一旦有所学,就立马要付诸实践。这种特质很优秀,但他们总是急于从所学里获得实际体验。
考虑到这些情况,我设计出一套特殊的导师培训课程,以此让西方人得以完成学业和修持。我挑选了11个科目主题,有的是来自格西课程里有关哲学思维的科目,有的是针对实修应用的科目,诸如朗林、洛宗,以及大手印。
基础课程计划正是基于这五部大论,全部来源于佛陀显法教学的内容。当学生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业想要进一步修完导师培训课程内容,之前已经学完的科目可以计入导师培训课程里,而无需再学一遍。所以他们届时已然相当于完成了导师培训课程的一 半学业。
通常而言,当中心开设这些课程时,会先开设基础课程。当第一个班级完成全部学业,就会继续进入导师培训课程班级,然后一个新的基础课程班级会重新开班。
当然,个别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要加入导师培训课程计划。如果一个弟子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修就满足了,他或她可以完成学业后就到此为止。但是那个班级本身会继续进行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导师培训班级。
这些年来,在 文殊师利中心 和 中观中心里所开展的基础课程和导师培训课程都运转顺利,成绩斐然。
我对这样的成果感到非常开心。当我阅卷的时候,显而易见,这些弟子们充分理解了这些科目的教学,他们显然从这些课程里获益匪浅。我就意识到这些课程非常有意义,正是提升智慧与佛法体验的最佳方法。
佛法可以造福其他众生,但条件是得先有具格老师才行。没有老师的话,佛法经文本身毫无益处可言。要成为一位具格的佛法老师,需要一系列特别的准备工作与修持训练。
成为佛法老师并非易事,因为需要具备这些特殊品质:智慧、正见、信念、信心、持清净行为以身作则。此外,一个老师需要取之不尽的佛法学识储备和体验,用于教学,否则素材有限,他或她不出一两年就被掏空了。
如果一个老师缺乏智慧、体验、信念及清净动机等必备素质,就很难令他人对其产生信心,信任其教学,也就乏善可陈,几乎没有利益可言。并且,如果不经过正当的训练和准备,还会带来一种风险,那就是老师自己将世间法种种、轮回活动与教学活动混为一谈。所以我们要是真的有心发愿成为真正能造福他人的人,就绝对有必要好好训练,妥善修持。
一旦我们完成了导师培训课程的学业,立刻就可以开始传法教学。或者,也许我们会更想要过一种禅修生活,就会发现这一课程已然帮我们做好充分准备。最起码,我们将具足甚深而稳定的佛法体验,成为很好的佛教学者。
因此,这些课程对于佛法修行人而言是真正的满愿如意宝。如是修持,我们就能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佛法体验,并得以运用佛法解决自己的日常问题。我们因此可能成为自己的护佑者,可以保护自己免除各种危险和痛苦;我们因此可能成为自己的医生,可以运用佛法良药来治疗自己的心理痛苦。
我们应该有能力以身作则,令其他众生学习我们的良善榜样,通过布施法教和修行建议去帮助他人。最终,我们将得以传授广博的法义,并以组织特别课程等多种方式去造福他人。这样一来,我们将令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充满极大意义。
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里,老师会为全班同学诵读经文,并做补充讲解。这样的授课有两个目的:澄清难点,授予一脉相承的口传教学。那么当老师从经书里诵读时,他或她并不只是在向我们诵读,老师这是在传承法脉,将经文里承载的法脉传承口授给未来的老师们。
经文本身相当清晰透彻。朗林和洛宗经文尤其如此,特别易于理解。然而,当我们在学修这一课程时,我们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领会方式。这其中涉及听闻、思维、探讨、背诵和禅修。
讨论是该课程体系里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互相探讨和分享自己的佛法体悟来帮到彼此,大有益处。有时候,我们可以捉对探讨,有时候也可以全班一起展开讨论。
我们在相互讨论的时候,应该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并且以帮助同学的发心动机摄持自心。如果你有某种特殊体悟,努力把它分享出来。记得在展开讨论的过程里,仿佛自己正在向一位朋友递上弥足珍贵的东西。
当你向同修伙伴提问的时候,应当只带着向对方学习讨教的动机,或者是为了澄清一个观点,而不是怀着试探出他们所学深浅或水平高低的动机去提问; 而当对方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应该认真听讲,就好像自己正在从一位朋友那里领受弥足珍贵的东西。
切忌卷入激烈的争辩讨论里难以自拔,避免明显的分歧和直接的对立。如果你的伙伴讲错了什么,平静地指出来,但要谨慎小心,避免招致冒犯。有些人对于反对意见无法好好响应,所以要心里有数,讲话随和,周到得体,多加考虑。
有时候,如果有人说错了什么,我们可以心理上不予苟同,但表面上不去反驳。这有助于令探讨过程保持在友好祥和的氛围里进行。事实上,没有什么人是本性就坏的,但有时候人们可能显现为沮丧或失望。如果你的同修伙伴很难理解或认同你的观点,不妨耐心一点,尝试帮他或她慢慢地去领会其中意思。
我们的讨论不应该好像放鞭炮一样——缺乏真实意义的嘈杂声响——而应该是有意义的,且能达成结论的。我们应该努力在每一场讨论结束的时候都得出一个清晰定解,明确总结出所探讨的课题意义。
然后,当我们参加考试的时候,之前在探讨过程里达成的结论就会变得非常有用。讨论帮助我们梳理和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得以获得清晰定解。这样我们就会明确把握,具足信心。不然的话,不经过定期探讨,我们就会滞留在某种疑虑中,对那一问题始终无法彻底通透, 难免困惑不安。
我们应该努力记忆相关课题的关键要点,将我们所能理解的部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切实结合起来。另外,我们还要遵循这一课程里要求的各种承诺。这些承诺,旨在帮助我们达成课程目标。没有这些承诺保证,我们就可能面临因为放逸或其它情况带来的散乱风险,导致我们自己无法完成学业。
如今你们都已经加入了基础课程学习,对此我深怀感念; 谢谢你们,你们真是太好了。有了这样的课程体系,佛法中心才变得有意义了。
佛法中心的真正功能,在于通过与当地人们分享我们的佛法体验来给他们传授法教,以此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日常问题。如果如今报名入学这一课程体系的所有人都耐心学修,通过所有考试,诸如此类,这对于其他众生而言将是莫大的恩德。
当你完成了课程学业,你就真的有能力帮到你所在的中心了,也能帮到你所在当地所有百姓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圆满实现你自己的愿望,与此同时还能造福众生。这可不是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哦;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既已加入这一课程学修,你当永不放弃。有时候你难免遭遇困难与问题,有时候你可能觉得无聊乏味,有时候你可能感到气馁灰心,但这些都只是小问题。如果你顺其自然,这些问题就会过去,不久以后你就会再次渐入佳境。
毕竟,只要我们仍然身处轮回中,就难免遭遇种种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放弃如此珍贵而有意义之事的理由啊。既已承担这一伟大任务,我们就永不言放弃才是。
有时候看看五年或者七年似乎是段很漫长的岁月,但如果我们每日坚持,稳定修持,勤勉不辍,渐渐地就能抵达我们的目标所在。如果我们今天开始,明天就已经更加接近一点目标完成那一天了!我们应该这么想才对,然后总有一天,我们终将完成自己的训练。
那将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将得以充满信心就任何所学过的科目传授清净法教,人们将信任我们,对我们发展出信心,毕竟我们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会从各种层面对我们多有赞赏,心怀感激:我们的法教、我们的个人体悟、我们切实帮到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等等。
这些是我们今生就能体验到的益处。事实上,无数未来世比这重要的多。我们将在未来一世又一世地体验到这一课程学修带来的种种善益果报,直到我们最终达至正觉境。这些利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我为这些课程体系制定了大多数的科目内容。如果其中有任何部分经论阐释不够透彻清晰的,那么我有责任做出澄清。如果在你们探讨的过程里发现有这种地方需要进一步讲透的,就写下来,发给我,我会给你们答复的。譬如说,朗林法教最初来源于阿底峡、杰宗喀巴,以及我的根本上师赤江仁波切,但你们所学习的具体经论文本则是我编撰而成的。
同样的,《入中论》是月称菩萨所著述的,而我就此撰写了相应释论,供你们学习之用。因此我就有责任澄清任何不够清晰的要点,来帮助你们解决任何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此外,给你们准备考试,也是我的责任。你们的责任就是持守承诺,完成学业。所以我想对你们说一声谢谢,并鼓励你们大家一定要开开心心地完成你们的学业。”
要了解更多有关这三大课程体系的详情,请联系你们所在的当地中心,具体信息如下所示: